2018年06月11日互联网浏览量:0
近日,国家第二次青藏科考祁连山关键区综合科考活动顺利结束。甘肃省广播电影电视总台电视新闻中心的采访小分队全程跟随式采访,历时11天,在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的区域行程4300多公里,将网络直播、新媒体小视频推送、电视“大屏”主题报道三种模式有机融合,让“大小屏”互动、互补,为观众献上了丰盛的视觉盛宴。
据甘肃广电总台电视新闻中心主任杨德灵介绍,此次科考新闻报道,共在甘肃卫视《甘肃新闻》栏目播出10篇系列报道,并在《午间20分》《新闻晚高峰》栏目滚动播出;在央视新闻频道《朝闻天下》播出2篇新闻报道;在“视听甘肃”APP、“甘肃电视新闻”两微平台、央视新闻移动网、央视新闻+APP等新媒体平台,共推送“祁连山关键区综合科考”新媒体产品72条,截至目前点击量逾11万次。
全程参加祁连山科考采访的甘肃广电总台电视新闻中心副主任杨柱周介绍,在保证高海拔区域拍摄顺利进行的前提下,采访小分队从空中、地面、车载、移动等多角度拍摄科考全过程,不仅可以在手机移动端呈现“亮眼”小视频,也为电视“大屏”提供了不一样的视角。
据介绍,《甘肃新闻》以科考关键点为切口,放大细节来展现科考内容、作用、目的和意义,普及科学知识。“大屏”呈现过程中,注重抓科考细节,从记录发现不同开始,进行知识打开式报道、解读式报道,将记录细节与探索细节相结合,培养科考过程中的“新闻眼”,带领观众一起进入科考现场。
此外,互联网“小屏”以科考日记为时间线,每天推出一篇时长不超过3分钟的行进小视频,简洁明快、短小精悍,用画面讲故事。
“在此之前,我没有参与过科考新闻的报道,在与专家的交流会上,我强烈地感到科学家与媒体看待科考的眼光是不同的。”甘肃广电总台电视新闻中心记者杨海芸说,“这次通过与科学家们的多日接触,我认识到,科考新闻报道要在准确的基础上不再‘高冷’,完成这样的转换,对参与的记者是有较高要求的。”
广电总局安全传输保障司通报了《应急广播服务防汛救灾工作指南1.0》。
2025-06-05国家广播电视总局2月23日,成都市广播电视台正式宣布,通过混合云模式,DeepSeek—R1大模型完成云端及本地化部署。
2025-02-24广电独家将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完美融入总台内容生产与传播全流程,因地制宜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5-02-13央视网陕西广播电视台关停影视频道、秦腔广播频率、故事广播频率;“秦腔频道”“银龄频道”调整已获广电总局批复,并于2025年1月1日全新推出。
2025-02-10陕西台汛期至今,针对高温、大风、暴雨等特殊天气,应急广播市级平台联合市应急局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共播发130余条应急广播消息。
2025-01-16首都广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