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技术升级大潮下加强广电固定资产管理再探

2017年12月21日互联网浏览量:0

【摘要】广电固定资产管理是广电系统最悠久、最必须、也最需要提升管理能力的一项工作。但长期以来,这项工作因管理手段落后、信息化程度不高、行业政策不明、会计核算没打通等原因,导致固定资产管理处于边缘状态。本文针对当前这项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多元打通”“信息化管理”理念,希望对提高这项工作科学化管理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广电设备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

随着科技飞速发展和融媒体时代来临,近20年电视专业设备经历了从模拟到数字、从标清到高清、从线性到非线性、从“岛”到“云”等多次迭代升级。特别是在媒体融合大潮下,随着用户审美水平不断提高,他们对节目需求和收看方式也提出更高要求。消费刺激硬件升级,成为广电媒体大量购置设备的刚需,而新设备投入不断加大,必然对广电固定资产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但在实际中,广电频道或部门对固定资产管理普遍重视不够,加上资产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广电固定资产要想发挥最大效益,还有很多提升空间。

什么是广电固定资产?2012年2月,财政部颁布并实施《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财政部【2012】第68号令)规定: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一年,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其中: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新规定对固定资产单位价值作了调整,即固定资产的价值起点提高了。按照这一定义,广电行业应结合自身实际,做好固定资产分类、目录方法,科学做好账簿卡、完善固定资产的财务账目。

广电固定资产分为房屋类、专用设备类、一般设备类、交通运输类、线路资产等。本文所提及的广电固定资产特指专用设备类资产,而其它类型资产不在本讨论之列。

一.广电固定资产管理的特点

1.设备庞杂,覆盖多代

以湖北广电为例,目前在用状态的摄像机、录像机等专业设备多达数百台,时间跨度达十五年以上,生产厂家分布在索尼、松下、JVC等公司,机型覆盖模拟、标清、高清、4K等不同阶段。如何有效利用这些设备,使固定资产在广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物尽其用,则是技术管理部门需要思考一个的命题。

目前我们为每台专用设备都建立了台账,做到一设备一卡片,信息落实到人。亲笔签字责任认领,本着“谁使用,谁保管”原则,设备保管到具体使用人、具体部门和责任人,三者共管。同时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与台账一一对应。

2.人员流动,及时清算

尽管在制度上把责任落实到每个部门,部门还配备了资产协管员,负责本部门的资产管理和资产清查,但是专用设备本身种类繁多,涉及人多面广,部门人员变动大等因素影响,要做到人机对应,还要及时掌握使用人员的静态和动态情况,一旦出现人员变动、设备变动、设备升级换代,都要及时申报处理。做到心中有数,帐上留痕,为部门资产核算和来年部门的预算申报提供有力依据。

当部门间发生资产转移,还要落实随身携带有交代、离职有清算、庞杂分明细的资产管理制度,做到衔接有制。

3.易耗折旧,按制处置

依据企业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计提,进行会计核算与账务处理,在资产类别中加设“折旧”以及“累计折旧”科目,使固定资产与折旧在资产项目中进行结合,从而直接反映出固定资产的年净值,不断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减少资产的减值与流失。

易耗折旧是固定资产管理中最难控制的一块。虽然执行“一般设备5年,专业设备8年”的管理规定,但很多时候在实际中难以鉴定。例如一张数千元的P2卡,金额高、流动性大、保管难,出现损耗很难界定;对于几万甚至几十万的大型设备,其损耗没有明确的界定,同时专业设备会随着技术革新、升级换代,用5-8年来折算大型设备,更不能体现这些设备的实际价值,如果简单地更新换代,则是一笔不小的损耗。

二.当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尽管固定资产管理在广电行业地位特殊,发展较快,但实际管理中也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1.重视不够,支持力度不大

长期以来,电视技术工作在台里属于幕后,不能产生直接经济效益,除了关键性的技术工作能得到各级领导重视,而一般性技术工作往往被忽视。广电固定资产管理因为涉及每个部门和责任人的利益,常常被有关部门所边缘。设备不爱惜,损坏严重,易丢失,成为历史遗留问题。例如从2013年至今,我台进行了多次资产清查,每次清查都存在设备、账目对不上的难题。说到底,清查资产对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产生了威胁,设备使用受到了监管。所以支持力度就不大。

2.观念固化,管理制度不健全

固定资产管理不仅仅是为了看住设备不丢失,而是要站在全台的角度,科学使用好固定资产,让设备管理出效益,让集团利益最大化。对照这一要求,尽管我们在固定资产的预算、采购、使用与维护,改造与升级、报废等方面制定了详细的管理规定,但各部门在实际使用中,只强调使用期的管理,重视设备操作和维修人员的管理,重视设备的物质形态,而忽视了设备的自身价值的管控。再加上各部门只注重优化自身设备的生产链,而通常不考虑全台整体的设备链条,彼此间缺乏沟通协调和设备评价机制,缺乏固定资产的全过程评估与管理,从而造成设备重复购置、设备闲置、使用寿命缩短、使用效率变低,以及维护成本偏高等问题。

3.缺乏有效方法,核算管理存有漏洞

正如前文所述,广电固定资产一般按企业单位会计制度进行核算,“一般设备5年,专业设备8年”折旧,但随着固定资产增加,单位核算方法不完善,大部分固定资产在批准购买后,一旦资金支出,其后续工作的追踪和监管就只有靠台账等信息表来反映,导致部分资产远离监控,可能出现资产流失的问题。

广电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十分复杂、繁琐的系统工程,单纯依靠财务与资产管理部门来做好资产管理工作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各频道和各部门的参与配合。明晰权责、强化内部审计,从而保证广电行业持续稳健发展。

三.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与措施

1.多元打通,创新信息化管理理念

打通各使用部门的信息壁垒,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是提高广电固定资产管理的根本手段。固定资产管理平台,不仅让技术管理、财务管理、采购管理等变得有据可依,更能让决策者告别每年常规式地报方案、报预算选购设备,从此把选购、使用、维护、升级、调配、报废等全流程的决策变得有据可依。

目前,湖北广电“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经过两次升级,已经初步实现上述功能。下一步将在录入、数据平台发掘整理方面下功夫,让信息化管理成为全台固定资产保值增值,延伸设备效益的有力武器。

2、立体动态管理,做到分级联动管理

建立了信息化平台,还要加强动态管理、分级联动工作,避免出现“死数据”。特别是,当频道或部门出现人员流动,设备保管人员要及时到设备科办理移交或淘汰手续,及时更新台账和信息化平台,否则要追责相关使用人。

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打破部门壁垒,合理配置资源,对现有设备进行充分利用,做好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按程序淘汰下来的设备,可以酌情批拨给较为贫困的地区继续发挥其价值,从而发挥广电行业的固定资产效能。

3.清产核资,建立责任人联席制度

从总体看,广电属于高新技术应用行业,专业设备的使用周期短、价值高、更新淘汰快,每年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购置与更新。由于受到资金的掣肘,广电集团对盘活现有资源、优化与合理配置新旧设备应格外重视。购买设备不仅要满足局部的使用,更要尽可能提高投入产出比,争取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产出,提高单位资金的使用效益。

做好科学化固定资产核资清理,与做好资源优化配置、淘汰设备的再利用工作互为统一。为此,建立责任人联席制度,打通全台设备使用部门的壁垒尤为必要。目前,我台技术管理委员会基本具备了这一职能,但是在其它技术管理层面也要通过信息化平台,联席打通部门设备资源,让技术人员心往一处想,设备配置朝着最优化的轨道上走。

总之,建立高效实用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使固定资产的选购、使用、报废等增减信息能够在数据平台上反映出来,让决策者和相关管理部门能够及时跟踪和了解固定资产变动情况,加强各环节固定资产的科学化管理水平,从而使得固定资产更好地服务于全台工作,让固定资产发挥出更大效益。

参考文献

1、安冉,广电传媒集团固定资产管理新思考,传媒观察,2014.10

2、韦民,探析如何加强广电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管理视野,2013.1(下)

3、蔡秀媚,广电行业固定资产管理探讨,财会研究,2013.6

4、陈其辉,广电行业固定资产管理探讨,财会学习,2017.12

猜你喜欢